氣候變遷因應 氣候變遷治理 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 氣候變遷風險因應 氣候變遷機會因應 氣候變遷相關目標
氣候變遷機會因應
編號 議題 可能發生時程 機會價值度 機會衝擊情境說明 可能造成的財務影響 因應對策
4 & 6 低碳產品服務機會、進入新市場 短期
(<3年)
中度 因應全球趨勢低碳產品以及綠色產品需求增加,公司需有足夠的應用支援服務以及掌握相關之產品代理權,以滿足客戶對低碳產品以及綠色產品的需求,藉此強化本公司在低碳產品技術上的貢獻,在原廠以及客戶之間保有 demand creation 之價值。 本公司 design-in & design-win 服務提供客戶低碳或高功率之解決方案,雖會持續增加相對應之研發費用,惟因可增加低碳產品銷售以符合客戶減碳需求,因此預期中長期將帶來財務正面影響。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強制性低碳相關政策(如碳稅/費、碳中和承諾)對供應鏈提出更高要求,增加合規成本。
  1. 擴展產品組合,聚焦低碳解決方案
    • 引進低功耗零組件:掌握產業脈象,爭取代理低功耗處理器、低耗能感測器及節能 IC 等機會,滿足市場對節能產品的需求。
    • 合作開發低碳技術:與上游原廠或下游客戶共同研發低碳或高功率產品解決方案,提升市場競爭力。
  2. 進入新能源與綠色科技市場
    • 探索市場需求:目前已知的電動車產業的快速成長帶動了電動車相關電子元件需求,如電池管理系統(BMS)和充電樁相關半導體,持續培育人才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 客戶基礎擴大:掌握產業脈動,關注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氫能)需要高效能且低能耗的半導體元件,例如電力管理 IC、功率半導體、感測器等,對既有客戶新產品開發計劃即時掌握,並開發新應用產業的新客戶。
  3. 建立碳排放追縱數據與透明度
    • 碳排放追蹤與報告:協助客戶了解產品碳足跡,本集團已展開利用專家系統之數位化工具積極展開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中,114 年第一季將委由 BSI 台灣分公司先對集團母公司就 113 年度自我盤查數據資料進行外部查證,若通過及可取得 ISO 14064 證書,115 年亦將對集團內母子公司進行 114 年度自我盤查數據進行 ISO 驗證,此舉將可優化供應鏈碳排放與透明度。
    • 強化供應鏈協作:積極配合上游原廠及下游客戶共同制定低碳計劃,實現產業供應鏈減碳。
5 客戶偏好改變機會 短期
(<3年)
中度 氣候變遷驅動的政策壓力、消費者趨勢、技術進步及永續發展之社會責任感,促使客戶更偏好低碳、永續、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這種改變不僅反映了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也代表了其對長期發展與競爭優勢的追求。
  1. 須面對產品篩選、測試及提供客戶技術支持或協助定制解決方案,預計短、中期營運成本增加
  2. 隨著低碳技術應用的逐漸普及之後,有機會銷售更多適應新需求的高效能、低功耗元件半導體產品,中、長期可增加營收,若產品附加價值較高,亦可能提升毛利率
  3. 中、長期贏得客戶認可公司致力於碳足跡及減碳績效產品服務之信任度,並且減少因溫室氣體排放資訊不完整或不及時,而產生之罰鍰等,將可避免其合規支出。
  1. 與上游原廠合作
    掌握既有上游原廠在高效能且低能耗的半導體元件開發進程,適時 design-in 產品方案予下游客戶;並掌握市場產品發展趨勢優先爭取新代理擁有低碳認證的產品,讓自己代理產品線組合能符合客戶偏好。同時基於市場洞察,反饋建議予上游原廠,讓原廠於產品設計階段,能確保產品可滿足下游客戶的低碳需求。
  2. 建立透明碳資訊供應鏈
    為滿足客戶對低碳供應鏈的需求,除了本集團內各公司已提前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機制,以符合客戶端需求。中、長期將力求與上游原廠合作,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碳足跡透明度,以滿足客戶對低碳供應鏈的需求,並支持客戶提供產品的碳足跡或環境影響數據,支持其 ESG 目標或市場宣傳
  3. 推廣聯合低碳倡議
    依客戶需求偏好,與上游原廠合作進行市場推廣,宣導低碳產品或服務的優勢,並增加市場需求。中、長期配合客戶共同設立減碳目標,例如供應鏈碳排放減少或採用一定比例的低碳元件。